如何是五行补救法?

查芋萱查芋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一、什么是八字五行补救 “补”指补充、弥补之意;“救”指救助、解救之义。 八字五行补救就是根据自己出生时间推算出来的四柱八字,发现其中某柱五行偏枯、某柱五行虚弱,即称之为“五行不平衡”或“五行虚弱”。

二、八字五行补救的依据是什么 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中,各自都拥有自己的喜忌。对于五行来说,金不喜湿土,水不喜燥土,火不习惯和木一起生长。所以,当八字中出现天干丙丁火,地支有巳午火时,如果再有戊己辰戌丑未土出现的话,对于火而言即是“火上浇油”,此乃大忌! 但是,如果有壬癸亥子水,或者有甲寅卯木的话,则能有效地制约土,此时土对火而言就不是“火上浇油”了,而是“以水济火”或“以木生火”,此乃喜神也。

三、什么样的八字需要五行补救 根据以上所述,凡是命局中的干支组合为“土旺”或“土多有焦土之感者,皆需五行补救。 简单地说,当一个人的生辰为戊辰、己丑、己未、戊戌等日期之时,这个人的八字即属于土旺或土多之象,就需要五行补救。 另外,根据十神含义来看,财为养命之源,而身弱之命常受财折磨。对于身弱之财格的人,也需要五行补救。 当然,如果八字原局中有金生水、水生木、木生火的顺生之势,并且极为有力,则不必考虑五行补救。

贺娈茗贺娈茗优质答主

所谓五行补救法,就是用五音乐调,调节人体相应脏腑的气血盛衰,以达到养生健体之目的。(一)角音入肝,肝喜乐而恶忧。所谓喜乐,就是心胸舒畅,乐观活泼,精力充沛,使肝得以保养。《黄帝内经.举痛论》说:“喜则气缓”,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肝……在志为怒,怒伤肝,悲为金,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以苦泻之。”悲为金音,辛味为肺所入化之味(肺在五行为金),悲主肃杀,与肝木主生发之性相畏相杀,能使肝气条达和畅而不至于过旺,故对肝亢者可听《悲怆》(奏鸣曲),以苦味药为主进行饮食治疗。辛味药为食疗辅佐,以达泻中有补之用,可选用苦丁茶、莲心、苦瓜、龙胆草等苦味食物;洋葱、葱、姜等辛味食物。

(二)徵音入心,心喜热而恶寒。“喜热”并非专指喜食热性食物,而是指要保持心的炎热特性,不为寒凉所伤;心恶寒,即怕得寒凉之气侵犯。《素问.金匮真言论篇》说:“南方赤色为心……其病挛痹,……病生于热”;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》又说:“心……在志为喜,喜伤心,恐为水,心欲通,急食咸以通之,甘味泻之”。从五行水火相克,咸味通心之性以通泄,使心火平调而不至于过亢。故对心亢者,可常听《寒雨》等宫音曲,饮食治疗以咸味为主,配以甘味,使通中有补,可选用海带、紫菜、海蜇、肉桂、核桃、虾皮等食物。

(三)宫音入脾,脾喜甘而恶苦。喜甘乃指脾喜甘美之味,以养其受纳之性和充养其经络之气血;恶苦乃指脾恶苦寒之味,苦寒味之物往往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。《素问.至真要大论》说:“脾气不足,……治以甘味”;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》又说:“脾……在志为思,思伤脾,怒为木,脾欲缓,急食甘以缓之,以酸泻之”;脾的生理特点是喜舒缓而不喜抑郁。木能疏土,使脾得舒缓,而不至于太过紧张压抑。故对脾亢者,应常听《梅花三弄》等角音曲,饮食以辛味和甘味为主。辛味通达,能发散缓解脾气过旺之势,可配用萝卜、葱。甘味有安神定志作用,可使过亢的脾性平和温厚,可用扁豆、大枣、糯米、桂圆肉、荔枝肉、饴糖、阿胶等食物。

(四)商音入肺,肺喜凉而恶热。肺喜凉,指喜清凉清静的环境和以清润之物养肺。《素问.至真要大论》说:“肺者气脏,治节出焉,清者使之出下窍”。肺所受之气为清气,肺气下行才能排出浊气。喜凉就是要以凉润之物,养其清肃下行之气,使之和顺,肺恶热是指既厌恶温热之气,侵入肺而生咳喘,又厌恶热气过旺,上炎于肺。使肺气升降失常,而出现喘咳等症。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肺……在志为忧,忧伤肺,喜为火,肺欲收,急食苦以收之,辛以润之,开泄之”。肺的生理特性是收敛(如肺主气)。喜属火,其性主散。火能侮金,能使肺之收敛过紧,而无疏泄或使肺收敛不足而太过,破坏和干扰了肺的疏泄之性。饮食以苦味为主,佐以辛润之品。苦味能清热、下气、以收敛肺气之太过。故肺亢者宜常听《百鸟朝凤》等徵音曲,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