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的故事有哪些?
八女投江
1938年夏,牡丹江地区日伪“警备队”大举进犯苇子沟等地抗联部队和群众。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(俗称“红灯谍报队”)为配合李兆麟领导的第5军军直向新开流地区转移,在冷云指导员带领下,毅然接受了阻击敌人北进的艰巨任务。她们与穷凶极恶、数量众多的敌人浴血奋战数日,最后弹尽粮绝,宁死不屈,毁掉武器,挽臂涉入乌斯浑河,壮烈殉国。这13位女战士,年龄最大的冷云25岁,最小的曹亚范只有13岁,史称“八女投江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人民为了悼念他们,特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“八女投江”处,修建了烈士群碑和纪念馆。碑上刻着“青史丹心,八女英名垂宇宙;乌斯大河,千秋流碧祭忠魂”的对联,热情歌颂13位抗日女英雄。
虎穴孤影
从1944年底到1945年春,李延禄先后派王凤杰、王凤阁潜入嫩江县、黑河等日寇占据的城镇,刺探敌情、联络群众。王凤杰、王凤阁姐妹二人先后打入敌伪军警特务机关,做起了“站花子”(妓女)。1945年春天,王凤杰打入伪嫩江县警察署三课,当上了该课长的情妇。为了保守党的秘密,王凤杰以自己的弟弟王凤阁冒名顶替,让王凤阁乔装打扮好冒名去见其情人。没想到王凤阁与王凤杰不仅身高差不多,而且长得很相像。王凤阁与敌人相处不久,当敌人意识到受骗时,王凤阁已摸清敌警三课的全部情况,并发展了王树德等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,敌人无法下手。伪嫩江警务厅又派人到黑河,把王凤杰骗来后关押起来。在敌人一无所获后,残忍地将王凤杰杀害于嫩江县郊外。
杨靖宇以战养战
杨靖宇领导的第一路军活动在南起长白山,北抵牡丹江,东起乌苏里江,西达松花江下游的广大地区,这一地区是敌人统治的中心,交通发达,城市较多,经济比较发达,是敌人的后方基地。在这里坚持抗日斗争,困难与危险特别大。杨靖宇采取以战养战的办法,从敌人那里夺取弹药粮饷,解决给养困难。在物资接济断绝的困难情况下,杨靖宇就带领战士,打牲猎杀,采集野果、野菜来充饥。在敌人施行“三光”政策的绝户手段,村屯被烧光,粮食被抢光,牲畜被杀光的情况下,部队以树皮、草根甚至鱼籽充饥。
李兆麟在敌人统治的心脏开展活动
李兆麟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活动于松花江下游、牡丹江、拉林河、五常堡一带,这是一片人烟稠密,铁路、公路交叉,物产比较丰富的富庶地区,是日本侵略者经营多年的统治中心。李兆麟在这里开辟了40多块抗日游击区,领导军民打游击,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,在敌人占领了的和没有占领的城市,利用敌伪衙门里的矛盾开展活动,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。
李兆麟善于利用矛盾开展统一战线工作,打击最顽固的分子,瓦解和争取比较矛盾的分子,曾派人打入敌伪警察机构,掌握敌人的枪支等物资,分化、教育和改造“讨伐队”“维持会”等伪政权机构。李兆麟还根据这一地区城市较密、工矿企业多、人口多和交通发达的特点,在军民中开展“三光”运动,即“光房顶、光柜橱、光被盖”,使敌人“三光政策”变成“瞎光”。抗日斗争中,我方得到休养生息,敌人则寸草不生,焦头烂额。
张兰生智退日军
李延禄将军领导的抗联骑兵队,驰骋在小兴安岭东南麓,穆棱、密山、勃利、宝清、桦川一带广大地区,这一地区是荒山野岭,人烟稀少,敌人的统治相对薄弱。该部队以骑兵为主,经常袭击敌人交通线,偷袭敌人的据点,攻其不备,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。张兰生是第2路军骑兵队的成员之一。有一次部队袭击了日军的一个运输队,将日军的6匹骏马和100多支枪夺取过来,日寇为了夺回战利品,在张兰生率领骑兵队经过的林木十分茂盛的地方构筑碉堡,派重兵埋伏着等待进攻。张兰生发现之后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,他叫队伍退回去,并且命令一个队员在路旁站一会儿,就朝林子里跑,另一个战士赶紧跑过去接着再跑,让敌人看见有人过来就朝树林里跑,敌人以为抗联部队退回来了,就顺着树林子打,这时张兰生带领骑兵队已经从别处绕过去了,等敌人发现情况有变时,骑兵队已走远了。
周保中巧救特使
1938年夏,年仅17岁的宋书楷受党组织的派遣,化装成商贩,带着抗联特使于天放,深入日军占领的牡丹江地区,与中共北满、吉东区委会合。途中,于天放化装不慎在牡丹江东湖沿被日伪军查获。日寇想从于天放身上打开缺口,以扩大战果、切断抗联与关内党组织的联络。在日寇的威逼利诱面前,于天放毫无惧色,表现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。敌人见硬的不行,便开始软化。宋书楷机警地把计就计,同敌人展开周旋。日寇将宋书楷和于天放监押在三道通村伪警察分驻所内。周保中得知这一消息,为救出于天放,决定智取三道通敌伪据点。抗联部队化装成商人,带了几辆四轮马车,内装枪支和被服,并设法将宋书楷最要好、与日本特务头子关系很密切的老乡买上了,借“老丈人”“走亲戚”之机进了伪警察分驻所。周保中命令战士以最快的速度开进了三道通屯子,在内应的接应下迅速封锁了敌人的据点,不一会儿,于天放和宋书楷就被救出来了,“老丈人”还带回来40匹日本军马,缴获了一批枪支、弹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