吗.卡门的故事?
《卡门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,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之一,取材于法国作曲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。故事描写了一个出身下层社会的女性卡门,她引诱了军队下级军官唐·霍赛,霍赛因卡门的舍弃而怀恨报复,最终酿成悲剧收场。作者把主要人物放在下层社会,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,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。比才逝世后,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题词:“在比才的血管里流着吉普赛人的血液”。
歌剧《卡门》于1875年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,比才仅听到《卡门》上演了三场,就在同年逝世了。首场公演未能获得观众们的青睐,《卡门》的故事题材被认为过于下流,而且过于严肃沉闷。评论界几乎是一边倒地指责这部作品。但是出人意料的是,两年以后,《卡门》竟然在巴黎歌剧院获得了成功。此后,《卡门》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,迅速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率最高的歌剧。
《卡门》是所有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,其中最为经典的要算1946年鲁道夫·努里耶夫创作的版本。努里耶夫的舞蹈版本几乎忠实地再现了原小说及歌剧的内容,尤其是那些悲剧场面的高潮以及许多暗示下流的段落,都被细致地舞蹈化了,保持了原著的浪漫与激情。
《卡门》的舞曲取自比才的卡门组曲,在舞蹈表现上,西班牙舞和弗拉门戈舞被大量融入古典芭蕾的程式中,因此使得这个版本更具异国情调。尤其是第二幕中,餐厅里卡门与唐·霍赛的双人舞,那缠绵中充满危险的氛围、炽热又凶狠的激情,在西班牙舞的风格化演绎中,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。而其中另一段著名的三角舞,三位女子的弗拉门戈群舞,用尖锐的踩踏和夸张的出手,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杀气,既充满火辣辣的异域风情,又令人无不为之胆寒。
《卡门》讲述了一个出身下层社会的姑娘卡门,勾引士兵唐·霍赛而最终导致霍赛杀死了自己的悲剧故事。这个故事以比才的同名歌剧闻名于世,而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曾作为教材出现在法国中学的教科书中,被一代代学生所熟知,其影响也是广泛的。
早在1875年比才的《卡门》首演之后,编舞家乔治·伯廷就立即着手把《卡门》改编成芭蕾。此后,在世界各国的芭蕾舞坛,都出现过以《卡门》命名的芭蕾舞剧,仅在美国就有八个舞种八个《卡门》,可见这部舞剧的魅力。而在众多的《卡门》版本中,以法国巴黎歌剧院前艺术总监鲁道夫·努里耶夫的《卡门》版本最具代表性。